破局!生物医药行业瞄准源头创新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5133   发布时间:2023-12-08 02:48:01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逐步缩短,迎来了从“从无到有”到“从有到好”的关键节点。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首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论坛上,2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如何激活生物医药创新“最先一公里”。

破局!生物医药行业瞄准源头创新

生物医药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136款创新药上市,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步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复星医药旗下复宏汉霖公司已有5款上市产品触达全球超过40个市场,对外授权全面覆盖欧美主流生物药市场和众多新兴市场。

据悉,这些都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把“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国家医保局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医保目录,体现了医保作为支付手段对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的巨大作用。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清华大学教授鲁白坦言,教授学者开展科学研究很擅长,但对创业经营往往缺乏经验,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家很少,这给成果转化增加了难度。

当前,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一个靶点,往往有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去开发新药。如何从“内卷”中破局,行业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复星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启宇表示,破局“内卷”的关键有三点。

第一,更快。当有领先者在做的时候,企业能够快速地跟随并有自己的创新,这对效率要求很高。

第二,做源头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作为企业要从源头开展“创新”,瞄准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要总结过往“卷”的经验和教训,朝着更高端、更前沿、更有价值的方向走。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原主任许嘉齐认为,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并不仅仅是加强基础研究。要从全球药物研发的驱动方式变革,来看激活创新“最先一公里”都有哪些手段和方法。

第三,有足够强的商业化能力。

“此外,从0到1”的源头创新涉及到大量的“政产学研用”合作,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陈启宇认为,要形成“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首先要树立科技自信。“科技自信是我们源头创新的基础。如果大家始终认为原创的科技在国外,那么国内的基础研究就很难转化为领先的创新药械产品。”

各方认为,还要对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有更强的信心,相信中国企业也能做出世界领先的创新药。国内监管机构要敢于批准最新最前沿的原创药物。这样企业才有良好的预期,敢于在创新药领域持续投入。

“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失败率高,属于高难度投资、高风险投资,应当允许有适当的高回报,唯有如此才能吸引科学家开展源头创新,投资者支持源头创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说,激活生物医药创新“最先一公里”离不开“最后一公里”的落地使用,要认真研究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让医保在鼓励生物医药创新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在推动医药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方面,依托学校,多学科多部门交叉碰撞出火花,逐步打通堵点,形成一个融合创新平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