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药又添智能新工具

来源:人民网   浏览:13058   发布时间:2023-12-07 11:49:17     

“未来可以利用交互界面,让每个人都能深入了解自身体质,实现全因素、全图景、全过程的‘中国人体质全景图’。”12月6日下午,在2023世界5G大会“5G与未来中医药发展战略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这样期待。

传统中医药又添智能新工具

此次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论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及走向国际”为主题,邀请众多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人士参加,就现代信息技术助力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跨界融合创新路径探索、5G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当下,大众对于“治未病”“未病先防”等观念的认知有所提升,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康复治疗和保健等领域展现出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助力中医文化传播及创新。

“构建‘中国人体质全景图’可以帮助大众了解自己的体质,并知道自己容易得哪些疾病。根据这些病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和健康管理。”王琦介绍,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流行病调查和组学科学研究,将中国人体质分为9类,即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并将这些体质可能对应的疾病进行了分类。

王琦解释说,体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其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转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遗传因素的多样性和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也会影响个体体质差异性。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同样的社会生活背景、同一地区、同样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出体质的群体趋同。

“我们运用生物工程方法,通过5150例人脸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信息技术发现9类体质的面部特征。例如,湿热体质面垢如油,全脸油脂分泌多,在红外图像中是高亮区,以三角区最为明显,易生痤疮,面部有痘或痘印。”王琦举例说。

记者了解到,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行业标准,此后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体质辨识法被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的235家“治未病”协作组、1000多所高校及医院采用。

“目前,我们还在研究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让中医药、中医体质学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帮助更多人掌握这种‘自主自助式’健康管理体系。”王琦进一步阐释,如“中国人体质全景图”,就是基于中医体质理论,数字化9类体质的特征,利用智能算法实现对个体体质的精准解读,能为个性化健康管理提供指导。该人工智能模型能利用多特征融合分析与隐含关系挖掘技术,创建以9类体质为指导的多特征融合模式,深入分析不同体质之间的隐含关系。

除此之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药诊疗服务体系也正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获得新的“智慧”。

对此,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胡镜清认为:“新技术应用对中医诊疗模式是一种补充完善。传统中医诊疗由医者凭主观记忆和经验判断决策,而现代化中医诊疗技术则是通过分析中医药技术装备数据实现精确诊断。比如,我们构建的远程医疗、针灸智能、睡眠管理等系统,目前都已经应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