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银发经济,高校可有所为

来源:东方网   浏览:12277   发布时间:2025-04-03 00:51:4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看病陪诊成了新需求。子女有时无暇顾及,花钱请人陪诊父母,能放心吗?这一新兴职业在满足老年人就医陪诊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规范、不专业等隐患。日前,上海开放大学携手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多部门启动陪诊师规范培训活动,尝试为这一市场蓝海找到规范化发展之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面对有着丰富需求和无限想象空间的养老事业,高校是否可以发挥自身功能,助力解决适老化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亿。就上海而言,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568万。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之而来的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需求大幅增长。高校助力银发经济发展,不仅可以解决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银发经济涉及医疗、养老、文旅、金融等多个领域。面对这片广阔的蓝海市场,高校可以尝试做好各领域细分人才的有效供给——根据市场调研和行业需求,结合自身学科布局和专业特色,通过开设专业、微专业等多种方式,灵活机动地培养银发经济紧缺人才。如医科类专业可以培养养老领域的医护专业人员,经管类专业可为养老机构、老年理财等输送服务管理人才,工科类专业可以在智慧养老人才培养方面多作探索……在上海,目前已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等数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相关毕业生常常还未毕业就被预定,不仅是高校助力银发经济的有益探索,也证明高校服务银发经济的市场前景。

高校承担着社会服务职能,除了养老人才的系统培养,还可以整合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资源优势,围绕社会紧缺的养老岗位,提供短期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养老从业者的技能和素养。如上文提到的陪诊师规范培训,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考核,让未来有一支更加规范化的陪诊师队伍,及时解决老年人看病陪诊的“急难愁盼”。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丰富,再学习的愿望也非常强烈。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求学需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积极参与到老年教育市场上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和推广应用,让智慧养老有了更多实操空间。高校可以发挥科研人员积聚优势,联合企业,推进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在环绕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核心区域的“大零号湾”地区,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正在推进,借助区域内高校、企业的优势,有望推进养老科技产品的尽快落地应用。今年春晚爆火的机器人扭秧歌、酒店中常见的机器人送外卖,也印证了只要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由机器人为老年人端茶递药、陪伴聊天将不再是梦。围绕智能护理、家庭服务等机器人的研发,高校科研定有发挥空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高校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既是服务社会需求,也可让年轻一代更好继承和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