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记者体验360行热爱可抵岁月长——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
劈竹切削、弯折固定、蒙布上色……历经160多道复杂的工序,一条栩栩如生的布龙扎制完成。
临近春节,记者走近富川瑶族扎龙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初敏,感受他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深深热爱以及在坚守中的创新。
扎龙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2021年,富川瑶族扎龙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家住富川县莲山镇莲塘村的“85后”青年陈初敏是这项“非遗”的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陈初敏在工作室切削竹条。新华社记者王楚然 摄
记者来到陈初敏的工作室时,他正蹲在地上,用篾刀修整竹条。随后,他将竹条放在煤油灯上熏烤,趁热弯折到合适的角度,再用棉纸搓成棉线将其连接固定,做成龙头骨架。
这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实则内有乾坤。“将竹片一分为二固定在两侧才能保证龙头的对称之美,用棉纸搓棉线来固定比铁丝贴合度好,用煤油灯做火源是因为其熏烤后的炭烟味道能够防腐防虫。”陈初敏给记者介绍其中蕴藏的“小巧思”。
扎制龙头是扎龙中最难最复杂的一环。“文龙”表情要慈祥温和,“武龙”就要显得霸气威武,这些需要扎龙手艺人对骨架的精心勾勒和布面的仔细着色。
“都说‘画龙点睛’,扎龙也是如此,龙眼睛扎制的位置稍有偏差,布龙就难以传神,要经过多年练习才能得心应手。”陈初敏说。
陈初敏在对布龙的龙头做装饰点缀。新华社记者王楚然 摄
谈及缘何走上扎龙之路,陈初敏提到最多的就是“喜欢”。
“从小就看着祖辈父辈扎龙,慢慢就喜欢上这门手艺。”陈初敏说,他曾经应征入伍,也想过去大城市闯荡,“但仔细想想,我还是热爱扎龙,享受扎制的过程。”
于是他接过老一辈的衣钵,全身心投入他热爱的事业。
扎龙“非遗”传承至陈初敏手中,有所“变”也有所“不变”。
用黏性更好的乳胶代替浆糊、把易掉色的矿物颜料替换成上色更持久的新型颜料、为小孩子量身打造“小草龙”,头脑灵活的陈初敏对布龙做了许多改良创新。
但他也有对传统扎龙技艺执着的坚守,坚持选取上好的毛竹材料、始终纯手工制作不赶工敷衍,这也为他赢得了好口碑,每至年节庆典,他的“龙订单”都源源不断。
在莲山镇莲塘村非遗传习馆,陈初敏在扎制“小草龙”。新华社记者王楚然 摄
扎好的布龙会在上灯炸龙节使用,这是富川当地一年一度的新春盛会,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炸龙时,年轻小伙子将布龙舞起,百姓争先恐后冲进鞭炮火光之中,穿龙肚、炸龙身,现场人潮涌动,火树银花,预示新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一条条布龙、一次次炸龙中饱含富川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穿越古今的祈盼是扎龙技艺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陈初敏这一代传承人正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当记者询问在他之后扎龙是否后继有人时,他喊来了自己的侄子,“小伙子叫陈俣刚,刚满18岁,像我当年一样热爱扎龙。”陈初敏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今日申购:常友科技...
- 春归汀泗桥镇,田野间奏响乡村振兴的璀璨乐章...
- 向海争风倾听北部湾上的风电交响曲——广西首个海...
- 十五运365天365人|王晓勇:借助十五运会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聚焦中医药原创性研究...
- 2025年8件健康实事将为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 轨交12号线西延伸工程加紧施工...
-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了...
- 政策护航“出海”企业境外上市升温...
- 打造数实融合直播经济集聚区,杨浦区又一个千亿元...
-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2024年上...
- 宁夏五部门印发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工作方案...
- “小眼球”老人爆发青光眼,专家在毫米级手术空间...
- 流感季是否已过?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啥区别?国家卫...
- 上海科技馆牵手虹口建设“一平米博物馆”首次聚焦...
- 赶个“健康集”——西安中医药市集现场扫描...
- 北京:中小学教师全员必修心理健康...
-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暨“科技兴蒙产才融合”政策...
- 健康提醒:再不好好睡觉,就要得高血压了!...
- 肛肠科迎就医人潮医生这样支招...
- 春季情绪波动大?专家:从这几方面着手调节...
- 沪皖合作,沉浸式新国风音乐剧《她她》首演...
- 央行上海总部:1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2.52万...
- 视频|午报:创业板指半日涨0.61%腾讯云等A...
- 美利肯地材亚太区高级设计与市场总监Lizzie...
-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4长三角G60科...
- 新修订的《南宁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