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了?是真是假……
得过一次“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了?是真是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这种病以结膜高度充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眼睛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2天内出现,持续1-2周。作为一种常见眼病,在公众认知中,仍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
看一眼就会被传染
--> |
在红眼病的认知误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与红眼病患者对视,就会被传染”。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红眼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而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例如,游泳池的水如果消毒不当,游泳者可能感染病毒而得红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的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误区二:
眼药膏和包扎眼睛能加速康复
在红眼病急性期,使用眼药膏或包扎眼睛都是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因为眼药膏质地黏稠,会在眼表形成一层薄膜,阻碍眼部分泌物的排出,不利于炎症的消退。至于包扎眼睛,会使眼部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导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反而有利于病菌繁殖,进而加重感染。
误区三:
使用抗生素能快速治愈
红眼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在红眼病治疗中,盲目打消炎针或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无效。正确的做法是,优先使用抗病毒眼药水。若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细菌性继发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
误区四:
红眼病患者无需隔离
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病毒可通过接触快速传播,因此,患者在发病期间需注意防护,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患者的个人洗漱用品应单独存放和使用,避免与家人共用,使用后需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误区五:
集体滴眼药可以预防
一些人认为,通过集体滴眼药可以预防红眼病的传播。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还可能因多人共用同一瓶眼药水而造成交叉感染。当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误区六:
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
不少人以为得过一次红眼病后,就能获得长期免疫力,从此不会再被感染。但事实并非如此。红眼病治愈后产生的免疫力不仅维持时间短,且引起红眼病的病毒型别多,不同型别的病毒无交叉保护。因此,即使曾经感染过,仍有可能再次发病。
“红眼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但并非难以应对。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健康科普
作者:病毒病所 严冬梅、张勇
审核:韩俊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石大胜华拟设子公司投建5.3万吨/年氯化钙项目...
- 国际最新研究: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加速有关...
- 西安市中心医院吞颗“小豆子”揪出便血“真凶”...
- 西安唐城医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 西安市人民医院两科室联手“一针”解危局...
- 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妇科介入手术开启诊疗新体...
- 西安交大二附院完成陕西省首例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
- 西安市第三医院“家庭健康”义诊圆满举行...
- 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夏日清凉义诊集市圆满落幕...
- 防蓝光手机膜不靠谱,那防蓝光眼镜有用吗?...
- 流感疫苗出现5.5元“冰点价”,今年以来价格多...
- 浙江团队攻克感染性创面难题为细胞打开“自愈开关...
- 机器人手术实现“极致微创”“一站式”打击双肺结...
- 港股三大指数均跌超1%半导体板块领跌...
- 敦煌暑期惠民盛宴不负“时空”...
- 中国太保副总裁苏罡:国内权益资产具备中长期配置...
- 浙江沪杭甬拟吸收合并镇洋发展实现“A+H”上市...
- 越来越多“中国造” 我国医疗装备实现新突围...
- 不妨让指纹水杯成为守护儿童的健康管家...
- 敦煌葡萄“双喜临门”...
- 纸质火车票谢幕,拥抱更智能的未来...
-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进口货物享惠主体资格预申报...
- Anthropic完成130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
- 抗日战争|他们“众筹”买战斗机...
- 张永春:让科技成为残特奥会亮眼底色丨十五运36...
- 北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双轮驱动”新格局...
- 北交所上市公司上半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