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瓜正上市,一旦发苦千万别吃!
这种瓜正上市,一旦发苦千万别吃!有毒!有毒!有毒!
每到夏天,菜市场就成了瓜类蔬菜的天下:脆生生的黄瓜、清甜的西葫芦、爽口的丝瓜,还有带着独特风味的苦瓜……
很多人总觉得“苦味能去火”,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会多想。但是,事实上,除了苦瓜以外,其他葫芦科的瓜类一旦吃起来有明显苦味,就可能是“有毒”的,应立即停止食用。
今天尤其要给大家特别强调一种瓜——瓠瓜。因为,生活中因误食有苦味的瓠瓜而导致中毒的事件实在是太多了。
--> |
瓠瓜是什么瓜?
瓠瓜也叫瓠子、葫芦、蒲瓜、扁蒲、夜开花,属于葫芦科葫芦属,原产于印度热带非洲,现在是我国主要瓜类蔬菜之一,另外还可做蔬菜嫁接的砧木。
瓠瓜的果实形态多样,呈长棒形、长筒形、短筒形、扁圆形或束腰形,嫩瓜果皮为淡绿色,果肉白色柔嫩。我们主要是吃它的嫩瓜,而成熟的瓠瓜不适合食用,一般用来做容器或饰品,比如盛水的葫芦瓢、做乐器、装酒的葫芦容器或玩具等。
瓠瓜含水量高,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瓠瓜的含水量高达 95.3%,跟口感水灵的黄瓜差不多。是浙江人夏秋季餐桌上的常客,清炒、做汤都清爽可口。
水分这么高,自然热量就会低一些,瓠瓜的热量仅为 16 千卡/100 克,也是一款“减肥友好”蔬菜。
瓠瓜为什么会有毒?
正常的瓠瓜嫩瓜口感清甜,但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做嫁接砧木用的瓠瓜味苦不能食用,或者在种植过程中与此类基因型品种的花粉天然杂交,造成后代基因变异,或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异常气温、阳光、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或是在结瓜过程中瓜藤被踩烂,都会导致瓠瓜产生葫芦素,味道变苦。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物质,有文献指出,导致瓠瓜发苦和有毒的主要成分是葫芦素 B 和葫芦素 D,二者具有较强毒性——葫芦素 D 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 5 毫克每千克体重,毒性比砒霜还强。
瓠瓜中葫芦素的含量越高,吃起来越苦。更糟糕的是,这种毒素即使经过漂洗、加盐均不能去除,而且还耐高温,受热不易被破坏分解,日常炖、煮、蒸等常规的家庭烹饪温度都无法将其破坏。
吃了瓠瓜,有这些症状马上去医院
葫芦素中毒后潜伏期为 10 分钟~2 小时,一般症状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头痛,部分进食 3~4 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偶有手脚发麻、脉缓、浑身无力等症状。中毒严重一点会有强烈的催吐和肠道刺激作用,损伤消化道,也会导致急性肝损伤。
轻度:口干、头晕、恶心、乏力;
重度:剧烈呕吐、腹痛腹泻、脱水、便血,甚至晕厥。
一旦中毒,别耽误!立即前往正规医院,避免被误诊为普通肠胃炎。
怎么才能更加安全放心地吃瓠瓜?
①烧制前必做:舔一口。切开瓠瓜后,先用舌尖舔一下瓜肉,若有苦味立刻整根丢弃,并立即漱口,一口都别吃!
②厨具彻底清洗。如果不慎切了苦瓠瓜,菜刀、砧板、锅具等必须反复冲洗干净,避免毒素残留。
③这些瓜发苦也别碰。丝瓜、冬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若出现不正常的苦味,也同样含有毒素。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每天吃这种果的人,心情好了,身体棒了!...
- 广州上半年GDP同比增长3.8%...
- 吃完饭就想睡觉?可能是5种疾病的信号...
- 北交所并购火热!产业链整合加速前进...
- “除农残”成高端冰箱标配功能,是真功效还是炒概...
- 抗阻训练,不只“练肌肉”...
- 夏季蛇类频繁出没人被咬伤怎么办?...
- 中国支持鼓励外商在华再投资“十四五”期间累计新...
- 破除肝炎认知误区,专家为防治支招...
- 麦当劳不想当“地主”了香港商铺市场深度调整期下...
- 中新健康丨7500万感染者!中国乙肝防治迈入“...
- 三伏天,不要迷信“网红养生法”...
- 中新健康丨北京:30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在15...
- 中新健康丨北京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对儿科等薄...
- 福建金投召开并购重组推介交流会聚力赋能闽企高质...
- 非凡“十四五”丨这些数据,读懂税收改革发展成果...
- 工行温度陇南分行退役军人创业贷启动...
- 海事部门助力“未来”号深远海试验船正式入驻连云...
- 创金合信首农REIT触发首日30%涨跌幅限制7...
- 观察与思考关于认知和系统...
- 2万纽约观众“嗨玩”上海日,为何他们如此着迷?...
- 用镜头“讲述”蝶变故事!“时光里‘城’长”桃浦...
- 山东政商要情7.21—7.27...
- 短剧「霸主」红果,革了谁的命?...
- 数字云冈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交响...
- 全国28所“医院+高校”在渝启动编写教材《医疗...
- 在中华艺术宫,与九旬画家夏阳听鸟赏花过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