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生理期可以吃冰、吃辣?专家:不是“吃着不痛”就没事
近日,“医生辟谣生理期不能吃冰不能吃辣”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医生在短视频平台称:“90%的痛经都是原发性痛经,和吃什么没有关系。只要你不痛,有胃口,想吃啥就吃啥。”此言一出,迅速引发争议。
生理期吃冰、吃辣真的对痛经毫无影响吗?浙江省中医院裘氏妇科传人、妇产科副主任中医师应翩在门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痛经女性中,相当一部分有经期食用生冷刺激食物的习惯。专家表示,从中医角度讲,生理期吃冰、吃辣确实不建议。
痛经是女性在月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的一种常见现象,常伴有腰酸、乏力、情绪波动等症状。现代医学将其分为两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青春期女性,起病早,多在初潮后1至2年内发作,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其疼痛主要与月经期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子宫过度收缩、血管痉挛及子宫局部缺血缺氧有关。此类痛经约占所有痛经患者的九成,常在生育后逐渐缓解。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已婚或已育女性,通常与盆腔器质性病变有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此类患者的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及早诊治。
专家介绍,中医将痛经分为“实证”和“虚证”,常见证型包括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阻、阳虚内寒、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等不同证型。
“我们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寒凝血瘀型,患者多是体质偏寒,平时贪食生冷,还有经期淋雨、涉水等外感寒邪,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导致痛经。”她举例道,“这些患者不仅经期疼痛明显,平时也常伴有怕冷、四肢冰凉、舌淡苔白的表现。”
而气滞血瘀型的痛经则多与情绪波动、压力大相关,常伴有乳房胀痛、易怒等情绪表现;湿热型患者则易出现面部痤疮、口苦、小腹灼热等症状;体虚者则表现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
“不是所有痛经都是‘宫寒’。我们强调辨证论治,但可以明确的是,无论你是哪种证型,经期吃冰都没有好处。”应翩说。
针对“吃冰不会导致痛经”的说法,专家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进行解释。《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冲脉为女性月经之本,与胃经有交会。简单来说,吃冰可能伤及脾胃,从而间接影响月经的规律性与顺畅程度。
“有些人说自己吃了冰也不痛,那不代表没问题,可能是暂时没表现出来,或者你本身就不是寒凝证型。但在临床上,我们确实看到很多年轻女孩,月经期间吃了冷饮后,出现月经推迟、腹痛加重的现象。”她说。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冷饮摄入与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生冷刺激可诱发子宫平滑肌痉挛,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或加剧疼痛。
此外,从中医角度看,“多喝热水”这一建议并非无稽之谈。“热水能助阳驱寒,缓解子宫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的状态,确实对寒凝型痛经有一定帮助。”专家解释,“不过热水不是万能的。如果是继发性痛经,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那它的本质是病理性的结构异常,光靠喝热水缓解不了。”
针对寒凝血瘀型痛经,中医也有丰富的外治手段。比如耳穴压豆、热敷、艾灸、中药足浴等方式,均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做好这三点,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科普时间...
- 一周内89只科技创新债券火热发行...
- 这类基金,爆款频出!...
- 眼前飘“黑点”怎么办?有这些症状请就医...
- 利君股份股票两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超20%...
- “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闭幕式暨“2025大...
- 盐城东台市人民医院举行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 宁夏全面启动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工作...
- 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崛起打造西北发展高地...
- 世界防治肥胖日专家提醒:减肥先减油...
- 身体竟有“代谢记忆”?专家:避免体重反弹要牢记...
- 每天吃1个和很少吃鸡蛋,到底谁更健康?一文看懂...
- 空调久未清洗专家提醒吹前必查...
- 南方降雨发展部分地区有暴雨北方气温先降后升高温...
- 车被冰雹砸坏了能理赔吗?报案时间有啥要求?...
- 昏迷数日无人知,竟因家中被卡!家里有它快自查...
- 六旬羊倌“慧”养羊...
- 打鼾严重会致命?当心睡眠呼吸暂停...
- 噬菌体疗法为抗生素耐药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 广西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 灌南县三口镇:紧抓所需、盯紧在建,推进项目开花...
- 果切真的让人不省心?小心一口中招这条健康Tip...
- 每天该走多少步?这样走路才健康...
- 事关心脏健康安全经导管植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国家标...
-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承办全省妇女“两癌”防治优秀科...
- 3天空调吹出“白肺”!高温来了,这个细节千万当...
- 沪市主板基础稳韧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