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打卡剧目中描绘的热门景区、观赏无人机打造的科技光影秀、在沉浸式夜游场景中“穿越时空”……正在川渝大地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通过精品剧目展演、“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特色线路,巧妙串联起演出场馆、旅游景区与文化地标,在艺术欣赏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中,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动能。
从“观演”到“沉浸”:文化消费新场景的体验升级
“看完川剧《梦回东坡》,再去三苏祠打卡,这种‘白天游景点、晚上看演出’的旅行方式太赞了!”艺术作品与景区形成的联动,让文化体验从“单向观看”变为“双向沉浸”,游客对这样的文旅融合体验赞不绝口。
10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成都启幕,并将于11月5日在重庆闭幕。这场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的艺术盛宴,推出了“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涵盖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科技艺术、特色街区、文创市集等多元领域。

10月16日,演员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中表演《润川化蜀》篇章。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大放异彩,为现场观众带来三国豪杰故事的诗意呈现。不少观众在看剧之后,纷纷来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体验三国文化。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的非遗市集、AI科技与精品展览等多维业态,构建沉浸式三国文化消费场景,仅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就累计接待了观众82.44万人次,文创收入同比增长21.18%。
而成都的“夜游锦江”场景也在中国艺术节期间大受欢迎,其以科技赋能,利用乌篷船、全息投影、灯光秀与烟火秀共同构建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串联起东门码头、安顺廊桥等城市地标,成为成都夜间经济的亮眼名片。
据了解,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约10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将陆续亮相。
这些精品艺术作品还将通过巡回演出、驻场呈现、延展展览等方式,实现“留下来”“演下去”,不断叠加效应,持续放大艺术成果的服务效能和市场效益。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产业协同激活消费新生态
“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以5000架无人机为“空中画笔”,将静态文化元素转化为动态光影秀,打造沉浸式科技文旅体验;四川宜宾文旅会展集团旗下兴文石海景区打造的“仙宴洞天——逍遥宴”在溶洞内打造苗疆风情长桌宴,结合灯光秀与非遗歌舞,实现“移动式”民族风情体验……在本届艺术节中,“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艺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持续激活消费新生态。
“原计划逛一圈就离开,结果拍了汉服写真、买了文创、尝了盐帮菜,听说晚上还有非遗打铁花,干脆准备在这里住一晚!”游客李女士笑着说。这正是自贡仙市古镇的魅力:将盐运文化与民俗艺术深度融合,构建起“日间漫游+月夜狂欢”的全时体验场景。
类似的跨界、跨地域的联动活动将持续开展,既挖掘巴蜀文化艺术深厚底蕴,也引导文艺活力辐射到更广领域。
游客体验“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
将三星堆纹样元素融入舞台的舞蹈诗剧《蜀道》,成功激发了观众对三星堆博物馆的探访热情。在博物馆内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项目,游客们可借助VR技术,化身为“考古队员”,在共享的虚拟场景中自由移动、探索,亲身步入考古现场,感受文物出土的震撼瞬间。
艺术展览领域的跨界融合同样亮眼。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10月16日在重庆举行。510余件美术类作品、320余件书法篆刻类作品、290余件摄影类作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出,为广大观众献上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川渝协同赋能: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何以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其背后源于多维度的合力。既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布局引导,也得益于高品质文化产品供给,更依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艺术节产生的深层次共振,这共同催生了“艺术+文旅”的聚合反应。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四川大剧院外景。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川渝两地地域相邻、人文相亲、文化相近,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产业最多元、市场最广阔的区域之一。两地相互赋能、相向发展,持续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环境,聚焦支持高能级主体、高品质供给,加力推出系列惠民措施,增强游客体验感,着力做强文旅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本届艺术节上,川渝两地的联动效应更是叠加放大。重庆原创歌剧《尘埃落定》、舞剧《杜甫》《天下大足》、芭蕾舞《惊鸿》,川渝合作话剧《谁在敲门》等作品,将角逐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
这些蕴含着巴蜀大地深厚文化底蕴的高质量艺术作品,为两地协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核心载体,让“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的效应成为可能。
“中国艺术节与巴蜀文化的结合,是川渝文化产业集群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文旅融合从浅层结合向深度共生转型的关键路径。”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王奇说。
据了解,川渝还联合推出“戏剧双城记”、美术作品展,联手推介100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共同打造“品质打卡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集中展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成果。
“通过双城联动机制,不仅全方位展现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成为推动巴蜀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实现文化自信与文旅发展的同频共振。”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刘蔚然表示。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会,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实践。“艺术+文旅”的深度融合,成功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文旅发展新动能,为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AI浪潮下的芯片公司,谁是大赢家?...
- 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大扩容!三季度新增34位A...
- 安乃达603350.SH新增一起对外投资,被投...
- 失眠的元凶找到了!专家揭秘:这种关键营养一旦缺...
- 西安市第五医院脊柱外科团队以精湛医术守护医学前...
- 中国酒店业迎来机遇叠加期县域市场潜力巨大...
- 聚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
- 红枣迷局:新季减产,期价缘何大跌?...
- 高铁牵线双城相约“信义当阳”城市品牌推介活动走...
- 声网:RTE步入“万亿分钟”时代,对话式AI开...
- 同江水运口岸2025年明水期客货运输收官...
- 游戏科学余冉星:在「黑神话:悟空」遇见山西展,...
- 备受争议的猫屎咖啡究竟特别在哪...
- 亚马逊AMZN.US股价创三年最大单日涨幅获分...
- 国家药监局:两款化妆品新原料注册获批...
- 建设银行携手北京四中助推安康教育提质升级...
- 金川故事纯度99.999%树起黄金产品新标杆...
- 科技加持让城市焕新貌“数字建造”好房子“多点开...
- 天津金融三季度报:存贷款稳中有进,涉外支付服务...
- 四川取消医保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 《得物户外运动白皮书》:6成用户年消费超800...
- 前三季度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13.0%...
- 洋河2025三季报:营收180.9亿,合同负债...
- 盐城亭湖区新洋经济区:聚力转型升级,实干彰显担...
- V2G的羊毛不好薅...
- 海澜之家,困在转型...
- 这届00后,去市场淘布做「高定」...











